
閱讀:522
更新時間:2024-06-07 15:34:09
智能化光伏電站的構成可分為3個層次:底層--是設備硬件的智能化(包括光伏組件、逆變器、配電系統等);中間層一-光伏電站生產、監控、管理功能的智能化及發電量最優控制;頂層--大區域決策控制智能化。
(1)底層。光伏電站的硬件設備都應配備智能監測控制裝置,通過監測控制,實現對每一路光伏組串進行獨立的、精細的數據監測,為準確定位故障和提高運維效率奠定基礎。采用更多的MPPT路數設計、能實現能量的精細化管理,采用高精度的傳感器裝置、可以保證更高的數據精度,從而提升光伏電站系統的發電量和維護便利性。
(2)中間層。光伏電站智能化管理系統,基本分為光伏智能化監控系統和光伏智能化生產管理系統兩部分。兩個系統之間的真正互聯互通,實現了信息管理系統與各子站的信息互通。整個系統按照“一體化”的設計原則,在統一的通信平臺上,配置一體化的計算機監控系統,實現對電站各類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控。
(3)頂層。集團總部或區域集控運維中心,實現對各電站進行集中管理,提高電站的管理和運維效率,提升發電量,降低管理成本;基于云計算平臺,具備管理數十吉瓦、數百電站的數據接入能力支持25年數百TB的數據存儲,有完備的權限控制和鑒權機制,保證數據安全;支持多種電站接入可以擴展接入新電站,可將位于全國不同位置的多個電站當成本地邏輯電站進行管理,分析各電站全年和各月發電計劃完成情況、運維投入情況,匯總多個電站的生產數據、融合分析,評估電站的運行健康狀態,快速找出短板,匯總優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