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687
更新時間:2024-05-27 17:02:23
站址選擇工作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可歸納為這樣幾個方面:光伏發電選址行政要求、日照資源等氣候條件、地理和地質情況(包括建筑表面的情況)、水文條件、大氣質量、交通運輸條件、電力輸送條件等。選址時,需要對上述各項條件進行調研和資料收集,這樣既可判斷選址的可行性,其資料收集工作也為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提供了輸入條件,以保證系統的設計質量滿足電力行業要求。
(1)光伏電站選址行政要求
選址的土地性質為可用于工業項目的土地,即非基本農田、非林業用地、非綠化用地、非其他項目規劃用地等。在選址時需與當地土地局、規劃局、招商局等相關部門確認上述土地性質的準確信息。另外,最終確定的選址需得到當地環保部門的環境評價認可。
(2)日照資源等氣候條件
光伏發電選址優先考慮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選址地點應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需要對潛在的選址地進行歷史氣象資料的收集、統計和計算等工作。
應進行現場的太陽能輻射測量,或取得該地區歷史上日照輻射氣象數據,如果沒有相關測量數據,則可通過調研走訪或了解有同類數據的相近地區的情況作為參考,因為全球各個地區的日照條件至少都有描述性記錄,此類記錄都可作為日照資源的參考評估數據。一般情況下,如能取得一年以上的太陽能輻射資料,即可作為光伏發電項目選址的判斷依據。參照國家標準GB/T31155-2014《太陽能資源等級總輻射》中太陽能資源評估的參考判據。
(3)大氣質量
大氣質量因素包括空氣透明度、空氣內懸浮塵埃的量及物理特性、鹽霧等具有腐蝕性的因素。空氣透明度因素有可能存在影響的情況有:當地日照輻射總量中因空氣透明度低而導致反射光和散射光占日照輻射總量的比例較大,從而影響光伏發電組件種類的選擇。如不考慮此因素,則易導致晶體硅和非晶硅組件選擇的不合理,從而增加了投資與收益的比率,降低了投資的經濟性,造成資源和設備浪費。
空氣中塵埃量決定了該光伏發電系統在設計時是否需要考慮清洗用水,清洗頻率。塵埃的物理特性影響組件在運行的過程中是否容易在表面沉積難以清洗的高黏度灰塵層,一旦形成此類灰塵層,組件接收到的光照總量將大幅度降低,從而影響今后系統長期的發電量。
空氣中的鹽霧對光伏發電系統有兩種負面影響:第一,對金屬支架系統有腐蝕性,容易減少支架的使用壽命,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防腐措施;第二,鹽霧極易導致組件表面沉積固體鹽分,從而降低光對組件表面的穿透特性,影響發電量。鹽霧在沿海地區常見,在此類地區進行光伏發電選址,需要考慮鹽霧影響的應對措施。
(4)交通運輸條件和電力輸送條件等
如果是對地面光伏發電項目進行選址,則需要對施工階段大型施工設備的進出場地、大型設備(如大功率逆變器、升壓變壓器等)的運輸進行綜合考慮。例如,雖然有的潛在選址地點的特點符合本小節上述描述的要求,但大型設備無法運輸,必須要新修滿足大型運輸機械進出要求的便道才能進行施工,這時必須考慮修路的費用是否符合項目整體投資的經濟可行性。同樣,大規地面光伏發電選址地點通常比較偏僻,因此必須考慮該光伏發電項目的電力輸送條件,即電力送出和廠用電線路。如項目選址離可以用來接入電力系統的變電站較遠,則對項目投資經濟性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有:輸電線路造價高和輸電線路沿線的電量損失。而接入電力系統電壓等級與上述因素直接相關,因此在選址工作期間,需要與當地電網公司(或供電公司)充分溝通,對列入選址備選地點周邊可用于接入系統的變電站的容量、預留間隔、電壓等級等進行詳細了解,為將來進行項目的接入系統設計提供詳細的輸入條件。此外,光伏電站選址地的土地使用價格、地方政府對此類項目建設初投資或電價采取何種補貼政策等因素同樣影響整個項目建設的投資經濟性。